漢魏六朝的飲茶習慣
飲茶歷史起源于西漢時的巴蜀之地:從西漢到三國時期,在巴蜀之外,茶是僅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品.關于漢魏六朝時期飲茶的方式,古籍僅有零星記錄,《桐君錄》中說:“巴東別有真香茗,煎飲令人不眠”<>晉代郭璞在《爾雅》注中說:“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當時還沒有專門的煮茶、飲茶器具,大多是在鼎或釜中煮茶,用吃飯用的碗來飲茶。
據唐代詩人皮日休說,漢魏六朝的飲茶法是“渾而曳之”,將茶樹生葉煮成濃稠的羹湯飲用。東晉杜育作《苑賦》,其中寫道:“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澤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枳雪,曄茗春藪c”大概意思是:水是岷江的清泉.碗杲東隅的陶簡時,茶末沉下,湯華浮上,亮如冬天的積雪,鮮似春日的百花這里就涉及擇水、選器、酌茶等環節這一時期的飲茶是煮茶法,以茶入鍋中熬煮,然后盛到碗內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