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餅制作工序
唐代以前?制茶多用曬或烘的方式制成茶餅,但是,這種初步加工的茶餅,仍有很濃的青澀之味:經過反復的實踐,唐代岀現了完善的“蒸青法”。
蒸肯是利用蒸氣來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形成的干茶具有色澤深綠、茶湯淺綠、茶底青綠的“三綠”特征,香氣帯著一股青氣,是一種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風味茶。
陸羽在《茶經?三之造》一篇屮,詳細記載了這種制茶工藝:“晴,采2。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在24月間的晴天,在向陽的茶林中摘取鮮嫩茶葉。將這些茶的鮮葉用蒸的方法,使鮮葉萎凋脫水,然辰搗碎成末.以模具拍壓成團餅之形,再烘焙干燥,之后在餅茶上穿孔.以繩索穿起來,加以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