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荷馬史詩》講述了特洛伊木馬的故事,說希臘人攻打特洛伊,打了io年都沒打下來,后來做了一個巨大的木馬,木馬里裝滿了希臘士兵,特洛伊人覺得好奇,把木馬搬進城門,希臘士兵從木馬里跳出來,打了特洛伊人一個措手不及,希臘人里應外合,特洛伊就這樣被攻破了。
孔子學院是特洛伊木馬嗎?實際上和“孔子學院是不是文化侵略”“孔子學院是不是傳播普世性的中國價值觀”“孔子學院是不是輸出意識形態”問的是同樣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孔子學院不是對方“措手不及”、必須迎戰的木馬。因為大多數孔子學院都是海外的教育機構或大學自己提出申辦的申請,是主動要求的產物,不是強加于人的東西。海外的機構或大學為什么要辦孔子學院,前面已經說了,這里不重復。人家都是事先有嚴密和嚴格的考量的,一般都會經過征求學生代表委員會、教師
代表委員會、院系學術委員會、大學理事會(senate)>校長的同意等多重審核,通過了方可執行。人家搞高等教育搞了幾百年了,經驗比我們豐富得多,制度比我們嚴謹得多,程序比我們復雜得多,媒體監督的力度比我們強大得多,你以為人家傻呀?聰明著呢。
其二,前面第2問已經說了孔子學院的功能,那么孔子學院就是文化侵略嗎?沒有的事。來來來,看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官方表述“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詢;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活動”。如果教個漢語、搞點文化活動、培訓幾個老師就是文化侵略,那么英語國家“侵略”我們都N年了,我們哪個不是從小就開始學英語、吃麥當勞肯德基、看美國大片的?
其三,孔子學院是否傳播普世性的中國價值觀?它是不是輸出意識形態?還是先來看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官方表述“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如果你覺得這些不可信,好吧,說說
我的切身體會。課堂上我們使用的教材,如果說有價值觀,那么說中國人孝敬父母、勤勞能干、春節要包紅包、有八大菜系、紅色代表吉利、樂于助人是好品格等等,算不算是價值觀?文化活動上,端午節我們會賽龍舟、包粽子、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源,算不算是價值觀?生活中,會和外國朋友去燒烤、大家都各自帶一點食物、聚餐AA制、爬山爬不動了彼此拉一把,算不算是價值觀?
其四,我們小學課本上最常見的一句話是“中國地大物博,中華文化燦爛輝煌,源遠流長五千年”,但是,不管是儒家、道家、法家還是其他“家”,經過這么多年的注疏、解經、闡釋、生發、現代化,普世性的中國價值觀體系貌似還沒有最后成型,尤其要和世界上這么多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歷史、不同取向的價值觀體系對接、對話、交融、共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同”局面,言之過早。所以,即使意欲通過孔子學院來傳播中國價值觀、輸出中國意識形態,自身條件并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