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是如何選點分布的?
這個問題問得好,而且問得高深而專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個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就這個問題寫了2本書,一本是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考試與獎學金處處長袁禮博士所寫的纔于空間布局的孔子學院發展定量研究》,另一本是一位美國教授連大祥所寫的《孔子學院的經貿效果》。前一本是根據一些因素對孔子學院的全球分布進行預測,認為其結果會怎樣怎樣;后…本是根據已有的孔子學院的分布,來分析孔子學院為什么要那么選點。可以說,一個是事前,一個是事后,各有千秋、各有優長。感興趣又有時間的同學可以去研讀一下。
談一點我的感受,孔子學院的選點分布,首先考慮的是配合國家戰略,這是必然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應該還記得,設立孔子學院的最早動因,就是我們認為“他們”對我們不了解、不理解,這個“他們”首先就是指對我們影響巨大的歐美國家,尤其歐美發達的、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如美國,就有110所孔子學院,是全世界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
又比如英國,也有將近30所孔子學院,應該是歐洲國家中孔子學院密度(無論是相對于國土密度還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了。這是遠距離的國家戰略,國家戰略當然還要考慮到地緣政治,我們在周邊國家也有很多孔子學院,亞洲一共有110多所,最多的是韓國,有20多所。有人就要問了,聽說在非洲也辦了不少孔子學院呀。
對了,非洲也有一些,但和歐美、亞洲比較起來,總量不過50所,太少,你想想,非洲有50多個國家呢,平均一個國家才1所孔子學院,哪能和美國的110所相提并論呀,完全沒法比。在歐美辦孔子學院和在非洲辦孔子學院,其出發點和終極追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在歐美,孔子學院是謀求彼此了解、相互理解的橋梁,是謀求“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的平臺,是公共外交的手段。在非洲,孔子學院發揮得更多的是“引領”作用,是發展中國家的標桿,是“中國模式”的代言人。
有同學要問了,和我們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孔子學院情況如何呢?老實說,情況不甚理想,越南、老撾和古巴各有1所,朝鮮沒有。越南的是河內大學孔子學院,是廣西師范大學承辦的,2014年開始運作。我正在讓我的一個越南籍研究生研究這所孔子學院,看看究竟是個什么情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