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啥要搞孔子學院?最緊要的,是要分清楚“他們”是誰。
…是國內的“他們”,比如中國政府、教育部、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等。先講我的一個小故事。2007年到2009年,當時的我還在華中師范大學工作,被外派到其合作共建的美國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當漢語老師。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而且長時間在海外工作,不是作為攻讀學位的留學生,不是研修,也不是訪學。某一天的社區漢語課程,我的一個美國女學生問我,"Brady,areyouaChinese?Whydonlyouwearyourpig-tail?Or,whydon^tyouwearyourlightgreenhat,witharedstarinthemiddleofit?andyourlightgreensuit,withalightgreenbag?”我啞然失笑,一時竟無言以對。年紀輕輕的美國女學生對中國人的印象竟停留在“留辮子”的清朝或者“綠軍裝”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多么荒誕而可怕!而后,我來到了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到2013年,又去了其合作共建的第一所孔子學院——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孔子學院任首任中方院長。英國人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與社會的認知,和美國人的認知相差不大。
所以,很簡單,設立孔子學院的一個前提和基本預判是,不管有意無意,海外(包括政府、媒體、民眾等)對中國是存在誤讀、誤解、誤判的,而想指望他們自己主動改變、改善對中國的看法,幾乎不可能,即使可能,也可能是N年之后的事情了。中國要發展,想要有好的國際政治環境、輿論環境、民心環境,就要主動出擊,讓老外先學會漢語,同時了解中國文化,那么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自然就增加了,溝通起來就比較方便,那么,誤讀、誤解、誤判就會少一些。所以,孔子學院是要搞的,而且要搞大,規模要上去,進而搞好,也就是提質增效。
二是國外的“他們”,如承辦孔子學院的當地高校、中小學、教育機構、跨國公司等,他們為啥要搞孔子學院?我曾經通過梳理海外主流媒體對孔子學院的報道、對孔子學院揭牌的報道和對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報道,做了這方面的一點研究。研究發現,老外承辦孔子學院是有原因的。
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市場巨大,繞不開,借孔子學院和中國建立聯系,難說就打開或者強化中國市場了;有的是為了推動學校的國際化發展,中國這么一個大國,與其高校進行合作和交流必須是議事日程上的事情;有的是因為和中國關系好,大家都在搞,你不搞,完全說不過去啊;有的是出于文化多元化的考慮,也就是說,你一個社區或者國家,不能就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一個種族、一種聲音、一種膚色、一種宗教,文化要多元才好,就好比彩虹,如果只有一個顏色,就不是彩虹了,那就只是白色,或者黑色,太嚇人,不好玩;也有的是看重孔子思想的普適性,比如孔老夫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經是1993年世界宗教大會上被確定為所有宗教的“金規則”。“有教無類”也和西方的人人平等、人人擁有受教育權等理念不謀而合。“三人行必有我師”所倡導的互動意識和謙遜精神,現在并沒有過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吧。全世界140個國家或地區,承辦了500多個孔子學院、1000多個孔子課堂,不是沒有原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