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形容什么“高屋建瓴”這個成語原指從高屋脊上往下傾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趨勢。該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令瓦水也。”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呢?
楚漢時期,漢朝大將韓信在戰爭中立下了大功,開始驕傲自滿。齊地被平定后,他向漢王劉邦提岀了封自己為“假齊王”的要求。對此,劉邦非常惱怒,罵韓信是癡人說夢!他的屬下張良看完信,勸道:“目前,我方不敵楚軍,韓信手握大部分兵權,大王不如答應他的要求。”劉邦于是就封了韓信為齊王,韓信便答應攻打楚霸王。戰爭結束,楚霸王戰敗,拔劍自刎。劉邦擔心韓信威脅到自己的權位,就沒收其兵權并改封韓信為楚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做了皇帝,即漢高祖。不久,韓信就被人告發私藏項羽的大將鐘離昧,有造反之心。為了白保,韓信向劉邦獻上了鐘離昧的人頭。但是劉邦依然命武士將他綁了起來。
大夫田肯知道此事后,就來向劉邦表示祝賀說:“一是韓信的束手就擒;二是陛下牢牢地控制著三秦,陛下占據這樣雄險的地勢,可以輕而易舉地控制、駕馭諸侯,就好像把瓶子中的水從高高的屋脊往下傾倒那樣簡單田肯又說,“齊地兩千多里,七十余城,控制好這重要的位置,就能以一當十。但是這么逼要的地方,非親子弟是不能封他做齊王的。”劉邦聽岀了田肯在向韓信說情,念在韓信曾有定三秦、平齊地的功勞,于是就赦免了韓信并封他為淮陰侯。“高屋建瓴”這個成語就是源于這個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