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你也許會想,這種問題有必要問嗎?但仔細想想,你,或者周圍的人,能回答好這個問題嗎?也許你會說:口渴想喝水的時候就喝了。那么為什么會口渴想喝水呢?
因為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我們人類就沒法生存下去,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在消耗水,所以必須及時補水才能延續我們的生命。當你往玻璃上吹氣的時候,你會看到玻璃上馬上就蒙上了一層細細的小水珠,這是我們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凝結在玻璃上的,也就是說,我們每次呼氣,都會帶出水分。
這些水分,統統來自我們的體內。
再比如,我們會在熱的時候排汗,每天都會排尿等等。這些汗液、尿液同樣來自你的身體內。既然我們總是不斷在失水,那么及時補水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每24小時內,人就會消耗掉差不多12杯水,所以,我們也要及時補回這12杯水。
那么,我們怎樣攝入水呢?
在吃進食物的時候,我們也在吃入水。在我們每天吃的肉類、蔬菜、水果、糧食里,所有食物里水的含量都會比固體物質高很多,比如黃瓜基本都是由水構成的,肉類中水的含量也比固體物質的含量多出一倍。在人體中,水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如果你體重是40千克,那么有35千克都是水,只有
▲人體70%的成分是水5千克是固體物質。與兒童和青少年相比,成年人體內水的比例要小一些,含量要占體重的3/4左右。
那么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們身體里的水都安安穩穩地呆在里面,不會溢岀來呢?
這跟我們身體的構造密切相關。如果我們把肉的切片和黃瓜的切片放在顯微鏡下面觀察就會發現,在肉和黃瓜里有很多充滿液體的細胞,而在細胞膜的包裹下,里面的液體也被封閉在里面,這就是問題的答案了。有人說過,“人若不吃東西還可以勉強維持生存,但若不喝水就只能活幾天”,看來,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水是構成我們身體最主要的成分,用“生命之源”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