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干金”中“諾”的意思是承諾,本意是許下的一個諾言價值千金,人們后來用它來比喻一個人說話算數,很有信用。這個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中一個名叫季布的歷史故事。
秦朝末年,有一個性情耿直、為人仗義的楚人,名叫季布。凡是他答應過別人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他都能辦到,所以受到大家的贊揚。楚漢之爭時,項羽由于采納了季布的意見,所以在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劉邦的軍隊以失敗告終。
劉邦成為皇帝之后,想到了這件事之后,非常氣憤,于是就下令通緝季布。曾經敬仰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地里幫助季布。后來,季布化裝后到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那戶人家知道他的身份后,依然收留了季布。后來經過朱家人的幫助,劉邦撤銷了通緝季布的命令,還封了季布為郎中,后又做了河東太守。
后來,季布做大官的消息一傳開,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季布聽說以前看不起自己的同鄉人曹丘生要來拜訪自己。季布打算羞辱他一番,沒有料到,無論季布的臉色有多么難看,說話有多難聽,那位同鄉還是又鞠躬又作揖的,依然要和季布拉家常敘舊。
曹丘生吹捧道:“我聽說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語,在梁、楚兩地您怎么有這樣好的名聲呢?我們是同鄉,而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怎么不愿意見我呢?”季布聽了他的一番話,心里十分愉悅。于是就將曹丘生以貴客的身份,留宿了幾個月。曹丘生離開時,還得到了季布的一份厚禮。
后來,曹丘生又繼續宣揚季布的好名聲,季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一諾干金”這個成語就源于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影響深遠。至今我們依然還在使用這個成語,用于比喻那些很有信用、說話算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