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以其自身獨特的理論,個體化的辨證治療為改善化療不良反應做出了貢獻。不僅使患者在化療過程中減輕了痛苦,提高了化療的完成率,而且給化療的中藥增效增敏、延長患者術后的生存時間等帶了希望.中醫防治化療各種不良反應的思路和中醫治療的優勢特色主要有哪些呢?
- 消化道反應
化療過程中出現消化道反應極為普遍.主要癥狀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曖氣、呃逆等。中醫治療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綱要,以胃氣上逆為主,治以和胃降逆;以腹脹納呆為主,治以補氣健脾、利氣開胃;若以胸悶泛嘔為主,當以利濕化濁、健運脾氣為治法;以腹痛為主要癥狀,以疏肝理氣之法治之。
- 骨髓抑制
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因程度的不同.除血象中白細胞/粒細胞、血小板、紅細胞降低外.臨床癥狀可表現為頭暈乏力、肢體懶動等,中醫治療辨證化裁,隨癥加減。例如,以乏力、頭暈眼花、心悸、面色觥白、毛發脫落為主要表現的氣血兩虛型,治以補氣養血、活血骨髓;而以頭暈乏力、腰膝酸軟、面浮肢腫、食少便澹為主要表現的脾腎兩虧型,可治以溫補脾腎;以頭暈耳
鳴、心煩不寧、腰酸乏力或潮熱盜汗為主癥的肝腎陰虛型,當治以滋補肝腎,充實骨髓除上述辨證用藥外,臨床上也廣泛地應用地榆升白片、雙黃生白顆粒等中成藥制劑防治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療效明顯,方便服用。
- 靜脈炎
由于個體差異和不同化療藥物的影響,部分患者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時會發生靜脈炎,中醫外治方法各異,大多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常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研成粗末.或水煎或蒸熱后外敷患處。
- 臟器功能損傷
化療藥物損傷肝腎、灼傷陰精,致使肝失疏泄、濕熱邪毒結于肝膽,可出現脅痛、口苦、腰酸、尿少甚至皮膚目珠黃染等表現,血生化檢查可見白蛋白減少、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尿素氮、肌肝升高等。中醫治療常以清利肝膽、滋補肝腎為法,根據具體辨證,或加用清熱利濕退黃之品。
心肌損傷癥見心悸、氣短、心煩、夜寐欠安等,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不齊、期前收縮(早搏)、ST段或T波改變,心超或見心功能減低,此系化療藥物損傷心陰、耗傷心氣、心之氣陰虧虛所致,治法以益心氣、養心陰、寧心安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