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活動內容有哪些?
1?圣誕節的慶祝活動
圣誕節慶祝一般從前一日既已開始。首先是圣誕夜,從12月24日夜到25日晨。在一些基督教國家里,每逢圣誕夜,教會就組織圣詩班從午夜開始挨門挨戶地連夜唱圣誕頌歌,叫做“報佳音“,象征當初天使向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信息。《平安夜》就是“報佳音”時演唱的主要頌歌之一,他們在每家窗下或門口唱完贊美詩后,主人即出來邀請大家吃些茶點,休息一會,然后加入他們的行列到第二家去“報佳音”。這樣,“報佳音”的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人們的興致也越來越高。這個活動往往一直進行到天亮,滿城都是歌聲。
圣誕老人,是慶祝圣誕不可缺少的一位“人物”,據說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毛皮帽、背著大口袋、銀須白發、紅光滿面、矮矮胖胖、和藹可親的白胡子老頭,名叫圣尼古拉。據傳圣誕老人是在小亞細亞的盧西亞和米拉城傳教的主教,死后被尊為圣徒。他曾在圣誕前夜悄悄地將三襪子黃金從窗口扔給鄰居三個窮困少女做嫁妝]因此,從18世紀起,圣誕老人成了圣誕節向少年兒童贈送禮物的慈祥老人,每年那時就架著馴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每個人的家,把圣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現在圣誕老人成了吉祥如意的象征。
圣誕樹,18世紀開始盛行于歐洲,來源傳說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圣誕樹早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中就出現了,后來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根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中置放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面掛著代表圣誕的小甜餅,象征贖罪。又點上蠟燭,象征主耶穌。另一種說法是中世紀的德國,流行一種宗教劇,名為奧秘劇或樂園劇,說的是天主創造人,人類始祖在樂園犯下罪過,然后逃出樂園的故事。全劇以天主派遣救主降世之許諾結束。演出地點一般在廣場或教堂內。
伊甸園以一棵松樹作代表,寓意這是一棵生命樹和知善惡樹。樂園劇以后不再演出,但劇中的樂園樹卻保留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由于松柏生長在高寒地區,又是四季常青,因而象征著生命、生長,也象征著耶穌基督的品格。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圣誕之夜,設計出一棵裝飾著蠟燭的圣誕樹,并在家中置放。西方還盛行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農民,在圣誕節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個流浪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根樹枝插在地上,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民說,每年今日樹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盛情。所以,今天人們所見的圣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各種小禮物。圣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塔形常綠樹或用松柏樹枝扎成的,用常綠樹是象征生命永存。樹上用各種燈燭、彩花等裝飾起來,并掛上各種圣誕禮物,樹頂上一般有一顆“圣誕星”,象征當年耶穌降生時引導東方三博士到伯利恒來朝拜圣嬰的引路星。圣誕之夜,人們圍著圣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在教堂和虔誠的基督徒家庭中,圣誕節還有對圣誕樹祝福的儀式,其程序有唱圣歌、讀經和祝福經文。
對圣誕樹的祝福經文為:“上主,全能永生的上主,你愿意你的圣子生自圣童馬利亞,使他好似一棵樹種植在他的教會中,為我們帶來永生的果實。求你降福這圣誕樹,使瞻仰它的人激發心中對永生的渴望,使它的光也常提示我們,耶穌是照世真光,他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罪而拯救我們。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答:“阿們。”然后大家唱圣歌,結束儀式。
圣誕卡,最先在美國和歐洲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
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但其主要內容還是對收卡人送上祝福。
圣誕襪,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圣誕帽,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圣誕大餐.如同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美國圣誕大餐是吃火雞;英國人的圣誕大餐是烤鵝;澳大利人在平安夜里吃一頓有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的圣誕大餐,同時伴以名酒。
圣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19世紀中葉,東北亞國家都受到了圣誕文化的影響.改革開放后,圣誕節在中國傳播尤為突出,至21世紀初,圣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圣誕帽、寄送圣誕賀卡,貼窗花、參加圣誕派對,圣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2.圣誕節的活動內容有哪些?
圣誕節崇拜禮儀的程序可以有多種形式,在此只介紹四種供參考。
第一式:圣誕禮拜程序(傳統模式)
(1)序樂(唱詩班與講道牧師入堂就位)。
(2)主禮人宣召(有關圣誕節的經文)。
(3)會眾唱詩。
- 主禮人祈禱。
- 啟應文:
啟:“猶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猶大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應:“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里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啟:“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里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應:“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的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啟:“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應:“因今天在大衛的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啟:“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應:“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啟:“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
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問,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啟:“從他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因為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
應:“因今天在大衛的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啟:“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里,那就是記號了。”
同誦:天時天軍同聲贊美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于真神.在地上平安歸于他所喜悅的人。”
- 會眾主禱文。
(7)會眾信仰宣信(同誦尼西亞信經)。
(8)小提琴獨奏。
(9)會眾唱詩。
- 主禮人讀經。
- 詩班唱詩。
(12)會眾祈禱。
(13)詩班唱詩。
- 牧師講道。
- 會眾榮耀頌。
- 主禮人報告。
(17)會眾奉獻(奉獻后同唱獻禮文)。
- 會眾唱詩。
- 牧師祝福。
- 詩班阿們頌。
(21)殿樂(主禮人、詩班先退)。
(22)默禱,眾散。
第二式:圣誕夜燭光禮拜程序(傳統程序)
(1)序樂。
(2)宣召(有關圣誕節的經文)。
(3)會眾唱詩。
- 祈禱,眾立。
(5)唱詩,會眾。
(6)讀經(有關圣誕節的經文)。
(7)信徒代表獻唱。
(8)信徒代表表演。
(9)詩班唱詩。
(10)主禮人讀經(證道的經文)。
(11)會眾唱詩。
- 牧師證道。
(13)會眾和詩班感恩贊美。
(14)主禮人讀經。
(15)會眾唱詩。
(16)會眾圣劇表演。
(17)會眾傳遞燭光。
(18)會眾迎接圣誕老人(贈送禮物)。
(19)會眾唱詩。
(20)會眾主禱文。
(21)牧師祝福。
在鄉村教會,圣誕禮拜內容可依據自身條件酌情確定,除講道、唱詩、誦讀經文適合圣誕外,其他程序均可以參照主日禮拜進行。但往往在禮拜后,接下去有慶祝節目,如圣劇、樂器表演、講故事、背經文、獻唱等等。又因信徒住得遠,有些教會中午吃面或發糕點、饅頭等,也有聚餐的,下午又有慶祝、靈修等,集中在一天。
第三式:圣誕節禮拜程序(適用現代教會)
在圣誕節早晨,教會一般要舉行圣誕感恩禮拜,其內容及形式不盡相同。
(1)序樂,眾靜默禱。詩班及教牧人員入堂。
(2)宣召。
(3)唱詩。
- 祈禱,眾立。
- 信經,眾立。
(6)詩班獻詩。
- 牧師證道。
(8)會眾唱詩。
- 牧師禱告祝福。
- 主禮人圣誕感恩贊美。
第四式:圣誕夜禮拜程序(適用現代教會)
- 序樂。[牧師、詩班齊入堂,堂內燈關閉,詩班每人手捕蠟燭(由電棒代替)走進。]
- 主禮人呼召。
(3)會眾唱詩。
慶祝圣誕節
- 主禮人祈禱。
- 牧師證道。
(6)會眾唱詩。
- 牧師祝福。
(8)主禮人圣誕夜感恩贊美。
3?受難節與復活節宗教禮儀程序
耶穌受難日,教會為紀念主被釘十字架受苦號召信徒禁食或不吃葷腥,不大吃大喝"基本程序:
(1)序樂。(主禮及教牧人員入堂,眾坐默禱)
(2)會眾唱詩。
(3)主禮人禱告。
- 獻詩。(為主受難獻詞)
- 牧師講道。
(6)會眾唱詩。
- 會眾禱告。
- 牧師祝福。
- 殿樂。
4.復活節崇拜程序
第一式:復活節禮拜程序(傳統模式)
(1)序樂。(風琴音樂,進堂圣歌,詩班及主領人列隊進堂)
(2)主禮人宣召(有關復活節的經文)。
(3)會眾唱詩。
(4)會眾啟應經文:
啟:“基督已經從死里復活,成為睡樂之人初熟的果子。”
應:“在亞當里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里眾人也都要復活。”啟:“有天上的形體,又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
應:“日有日的形體,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啟:“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
應:“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