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禮節不僅具有系統的神學思想和理論、完備的律法和制度,而且形成和發展了一整套禮儀規范,在基督教發展史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基督教認為,一些重要圣禮和圣事是由耶穌基督親自訂立的,是不可忽視和懈怠的行為規范。基督教神學還強調,圣禮和圣事是借助可見的形式或表象,將不可見的神恩賦予領受者,以此實現信徒與上帝的溝通。
最初,基督教禮節借用和吸收了猶太教某些合理的思想內容,摒棄了其中粗俗的、野蠻的形式和內容。經過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基督新教脫穎而出,在教義上特別強調因信稱義、信徒人人可為祭司、圣經具有絕對權威三大原則。基督教主張,信徒憑借信仰完全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根本不需要什么神職人員做媒介。正是基于這一立場,基督教力主簡化宗教禮強調只承認和保留洗禮和圣餐兩件圣事。
正是由于基督教禮儀較為簡便易行,因而信徒們可以單獨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通過最簡單的禮儀,如禮拜、禱告,來祈求上帝的祝福和寬恕。在其長期發展歷程中,基督教還吸收、改造、同化了各民族的宗教禮儀,建立了“入鄉隨俗”且規范化的適用一切民族的禮儀。例如,基督教把猶太教的入教儀式的割禮變為簡便的、易為各民族所接受的洗禮。
基督教禮儀總是要在一定的崇拜地點舉行,通常要伴之以祝禱詞、音樂、舞蹈等等。在這些方面,基督教的禮儀規范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從崇拜中心來看,基督教的教堂通常都是雄偉壯麗、金碧輝煌的建筑。其建筑的外部形式與周圍環境所造成的“意境”,給人以一種莊嚴、肅穆、神圣的感覺。
基督教禮拜時,有唱詩班伴著音樂唱圣歌,有神職人員講道和釋解經文,使信徒們置身于一個神圣境地,仿佛已經脫離了那種習慣了的世俗生存空間,進入到一種和諧、飄逸的世界里。接續不斷的規范禮拜活動已成為教徒的一種精神和文化享受,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