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衣是基督教教牧人員舉行宗教儀式時所穿的禮服,主要有祭披、長白衣、內袍和圣帶等,原為古代羅馬帝國俗人服飾,6、7世紀后漸為教會所專用,10世紀后始漸定型化。各派間圣衣樣式不盡相同。在節日禮拜期間,教牧人員身著圣衣主禮活動,以此表達崇拜之意,更增強崇拜之莊嚴與華美的氛圍。
歷代以來,在崇拜服飾上都有加減或修訂,但其功能都是一樣的。不僅要有歷史的根據和神學根據,還要表現某一節慶的特定的崇拜目的,更要反映職務上的需要。所以在節日崇拜之中,從當時牧師的服飾,就可以辨認是早晚禱崇拜,還是圣餐崇拜。
主教在宗教儀式中的服飾特色,就是主教冠和主教權杖。主教冠是基督教主教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戴的冠冕式樣,多近于天主教。目前,只有高教派主教仍使用權杖。長度略超人身,上部彎曲,飾有各種雕花,一般用金屬制造且表面鍍金。系由古代歐洲王公的權杖演變而來。
基督教服飾特點:在進行宗教儀式時,牧師穿的圣衣和圣帶顏色都有其特殊意義。在降臨節大齋期使用紫色、藍色或深紫色,代表悔罪、禱告、節制等意;在顯現節和圣靈降臨節后(三一主日后)一般使用綠色,象征希望、再生和永恒;在圣誕節、按手禮、封立圣職禮、圣徒及殉道者紀念日、圣神降臨(五旬節)日等場合,牧師圣衣要用紅色(白色圣帶),象征上主的愛和圣靈如火般的降臨;白色用于圣誕節(有時用紅色)、復活節、顯現節(或綠色)、封立圣職(或用紅色)、按手、洗禮、結婚、喪禮,以象征純潔及完美;黑色圣衣一般用于受難節、喪禮,早晚禱用黑色的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