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傳入中國后,其基督教堂建筑的基本理念也隨之引入中國,在吸納西方建筑技術和風格的同時,也滲入了本國建筑文化因素,走過一條“中國化”“本色化”的漸進道路。目前,中國各地教堂建設,大多采用中西合璧的式樣,在西洋現代建筑模式中融入了中國古典建筑的古香古色,如教會的園林化布局和宮殿式建筑.還有中國庭院式構思和裝飾,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特有建筑文化內涵。
在內部裝飾和布局方面,中國教會的教堂更顯簡單,堂內大都為一個長方形禮堂,兩邊排列著會眾的坐椅,正中留有通道,在通道的盡頭是圣臺。正中靠墻處設有圣壇,壇上有鮮花、蠟燭、圣餐具,上方有十字架。壇的兩旁設有讀經臺和講臺,講臺通常較高。
由于重視講道,因此講臺一般置于顯著位置,而且面向聽道者。用于伴奏的鋼琴(也有其它的琴)放置于講臺下的左前方。圣洗盆有時放置在圣臺上,或在圣臺前,有時甚至是在教堂的入口處,表征著這是新生命的起點、崇拜的基礎。
現在基督教一般以圣餐桌取代原來體現著繁文縛節的祭壇,并反對懸掛帶有神秘色彩的圣畫和過多陳列雕塑圣像的作品。至于圣壇上的燭臺,在以前是用作照明用的,也是按照圣經說的“我們的光應照在人面前”之意。有關鮮花之陳設,也可作為馨香的祭品,和“我們身上帶有基督的香氣”,有美化圣壇之作用。另外,基督教教堂內除十字架外,一般不多用其他宗教表象,有的甚至連十字架也不用二有些農村教會基本和民房相似,在顯著位置安放一個十字架,有講臺、桌椅等簡單設施,以滿足聚會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