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如面的道理是什么:“人心如面”這個成語指人的心思如同人的面貌,各有各的不同。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關于這個成語有一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小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子皮想讓尹何成為自己封地上的主管。但是尹何只是子皮家的一名小臣,很多人都覺得尹何根本就沒有能力管理好這么大的地域。于是子皮就去問幫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建議。子產說:“尹何年齡還小,恐怕不行。”
子皮說:“我不這樣覺得,我認為尹何平時做事比較認真謹慎,為人老實忠厚,我非常喜歡尹何,我覺得尹何是不會背叛我的。雖然尹何現在沒有經驗,但是這都可以經過努力實現。”接著,子產反對道:“不行,一個人愛另一個人,總是希望能夠對愛護的人有利。如今你愛護一個,卻將如此重大的事情交給他。就好像讓一個不會使用刀具的人去割東西,那樣會給割東西的帶去很大的傷害。這樣,以后誰還敢讓您保護呢?”
子產又接著說:“您是鄭國的棟梁,如果連棟梁都斷了,那么我們住在這個屋里的人不是跟著受罪嗎?還有,如果您擁有一匹特別漂亮的錦緞,您愿意將它交給一個不懂得裁剪的人幫您做衣服嗎?您絕對不會,因為您怕他糟蹋了錦緞。”
說到這里,子產把話題引到了尹何一事上面。接著說:“大官大邑是用來保護百姓的權益,比那匹漂亮的錦緞重要得多。錦緞您都不舍得交給不會裁衣的人,為什么偏偏要把大官大邑交給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人去管理呢?您這樣做,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重要嗎?我還從未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學習做官的
子皮聽了子產一番話,連連表示贊同說:“您說得非常對,我太不明智了,衣服穿在我自己身上,所以我就懂得要慎重地選擇裁縫。而大官大邑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卻如此輕視,真是目光短淺!”接著又說,“如果沒有先生的這番話提醒我,估計我還不知自己能干出什么蠢事呢。記得我曾說過,你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家產,我的身體能有所寄托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連我的家事以后也征詢您的意見!”
子產聽了連忙搖頭說:“人心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不同一樣,我怎么敢說你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只是覺得您這樣做很冒險,所以根據事實告訴您。”子皮覺得子產對自己如此忠誠,就把政事完全交給了他。后來,經過子產的治理,鄭國國富民強。“人心如面”這個成語就是源于這樣一個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