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寢忘食的故事典故:“廢寢忘食”一詞中,“廢”的意思是停止,“寢”指的是睡覺,“忘”是忘記的意思,“食”是吃飯的意思。完整的意思是顧不上睡覺,而且忘了吃飯,用于形容一個人非常刻苦,做事專心致志。
說到“廢寢忘食”一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他年紀較大時,便開始周游列國。在孔子六十四歲的時候,他周游到了楚國沈諸梁的封地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熱情接待孔子的是楚國令尹,即司馬沈諸梁。
對孔子的為人,他幾乎不了解,對孔子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孑L子的門下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出于好奇心,他就向孔子的學生子路詢問孔子的為人如何。雖然子路在孔子身邊的時間也不短了,但是一時間也想不出怎么回答是好,所以就沒有回答。
以后,孔子得知了此事,就告訴子路說:“你為何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呢,努力學習但不會厭倦,甚至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授業傳道,但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這樣的話呢?”從孔子的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遠大,所以他的生活是非常充實的。“廢寢忘食”一詞便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