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犢還珠”這個成語中,“犢”指木匣,“珠”指珍珠。意思是買走了木匣,退還了珍珠。用于比喻一些人沒有眼光,只看重事物的外表,而不重視事物的實質,不知道如何取舍。還可以用來諷刺一些人不了解事物的本質,目光短淺,棄主求次。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其典故源于一個楚國人和一個鄭國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買櫝還珠的故事:傳說有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無比的珍珠。他打算將這顆珍珠賣給其他人,于是想了一個辦法,準備將這顆珍珠用一個盒子裝起來。于是他就找來了昂貴的木蘭,做好了一個盒子,他把這個盒子用桂椒香料弄得非常香,遠遠都能聞到一股香味。
然后,用珍珠寶石和玫瑰寶石以及綠色的翡翠裝飾了一下盒子。在街上,正好有一個鄭國人看見了這個漂亮的盒子,他拿在手里端詳了半天,喜歡得不得了,終于以很高的價格買下了楚國人手中的盒子。鄭人付過錢后,就離開To幾天后,那個鄭國人又找到了楚人,楚國人以為鄭人可能反悔了,要把貨退給他。誰知那個鄭人說:“先生,我只買了盒子,您的一顆珍珠落在了盒子里,我是專門回來歸還這顆珍珠的。”于是鄭人把珍珠還給了楚國人,就離開了。
“買犢還珠”這個典故就是從上面的故事中得來的,后來人們就用來比喻那些目光短淺,不能看清事物本質的人,他們只是看到了事情光鮮亮麗的外表,忽略了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