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的解釋意思:“一不做二不休”,通俗地講就是:人們在做事的時候,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意思是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性做到底。常常用來形容下最后的決心來完成一件事情。它究竟是怎么得來的呢?這還要從一個名叫張光晟的歷史人物說起:
唐朝時期,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全國一片混戰,民不聊生。在與叛軍的一次浴血奮戰中,朝中猛將王思禮不幸受傷倒地,就在這命懸一線危急時刻,一個名叫張光晟的騎兵把王思禮拉上戰馬,救了他一命。待到叛亂平定后,王思禮升了官,但他不忘張光晟的救命之恩,于是和張光晟義結金蘭。
然而,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會一帆風I趾十幾年后,一支軍隊在京師長安突然叛變。德宗帝倉皇逃到奉天,叛兵立即推崇太尉朱池當皇帝。見風使舵的張光晟看到唐朝的氣數已盡,便毅然投靠了朱池。次年,朱洸又改國號為漢,自稱漢元天皇,并冊封張光晟為宰相。這時,出乎意料的是,唐軍將領李晟已經派兵數萬兵臨長安城城下。張光晟
見朱泯大勢已去,便再次出賣舊主,暗中派人與唐軍將領李晟取得聯系,希望歸降朝廷。李晟表示歡迎,同時指揮軍隊M利攻取了長安。
之后,李晟經常邀請張光晟參加宴會,但是,其他賓客們對張光晟非常厭惡,甚至有人公開反對張光晟,表明自己不愿與反賊同席。李晟見眾怒難犯,只得將張光晟擱置起來,等待朝廷發落。不久,德宗頒下詔書,處死叛逆者張光晟。李晟無法再為張光晟說情救命,只好執行。在最后的關頭,張光晟悲憤、無奈地說:“把我的話傳給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