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名字為什么有字和號:號是中國古代人除了名字之外的自稱。號有很強的實用性,不但可以讓人稱呼自己,還可以用于文章、字畫和書籍的署名。那么,什么時候古人開始為自己起號的呢?
據可靠史料記載,大概在春秋時期,已經有起號之風了。比如可以視為是中國最早別號的“老聃”“鬼谷子”。到了東晉時期,陶淵明就有了自己的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期,起號之風更加盛行,越來越多的人為自己起號。唐宋時期,起號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風氣。
到了元、明、清時期,起號之風達到鼎盛,幾乎是每個人都有號。不僅如此,有的人還擁有很多的號。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畫家陳洪綬,一共有6個號,分別是“老蓮”“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云門僧”。到了近代,起號用號的風氣一直沒有減弱,如蘇玄瑛號“曼殊”、齊璜號“白石”、何香凝號“雙清樓主”。直到現代,筆名的出現才漸漸取代了文人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