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哈”是指那些做事情馬馬虎虎、嘻嘻哈哈的人。20世紀50年代,“馬大哈”一詞來源于馬三立表演的相聲《買猴》。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生來馬虎,辦事丟三落四,不認真,并且懶于認真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常一笑了之。我們稱這些人為“馬大哈”是非常貼切的。
那段名為《買猴》的相聲,20世紀50年代在全國是非常有名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叫“馬大哈”的干部,因為做事粗心大意、不認真而出名。
據說他寫了一個公告,意思是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但是他寫得非常草率,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結果,馬大哈的領導們也不認真看寫的內容,就下筆給予批準;而馬大哈這邊呢,帶領自己的同事和下屬,就開始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后來他們跑到全國采購猴子。
這個相聲之后,“馬大哈”一詞便流傳開來,全國人民都知道。
現在人們提到“馬大哈”一詞,大多數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見,馬大哈這個詞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