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類別:現代中醫學者對肥胖的分類多按證候分型。全國肥胖病研究學術會議將肥胖分為五型,即脾虛痰濕型、胃熱濕阻型、肝郁氣滯型、脾腎兩虛型和陰虛內熱型。《中醫內科學》則將肥胖分為胃熱滯脾證、痰濕內盛證、脾虛不運證、脾腎陽虛證四型。
按體質分型則是近年來運用較多的分類方法。朱燕波等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中醫體質因素與超重和肥胖的關系,分析了我國9省市中醫體質橫斷面調查18歲以上人群的數據18805例,結果顯示痰濕質者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度較平和質顯著增高,氣虛質者肥胖的危險度顯著增高,證明痰濕質、氣虛質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體質影響因素。王琦教授課題組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理論研究,將肥胖按體質分為氣虛型、痰濕型和痰濕挾瘀型。氣虛型肥胖以乏力氣短、懶言、動則汗出為主要表現,痰濕型肥胖以困重、身倦、嗜睡為主要表現,痰濕挾瘀型肥胖以健忘、面色晦黯、口唇顏色偏黯為主要表現。
另有學者根據其臨床診療經驗將肥胖分為其他證候類型:肥胖病有虛實。
(1)虛實辨證和特征
根據個體稟賦、體質以及臨床表現等的不同,從機體氣化功能的角度,結合肥胖的病位在脾胃和中滿的病機,認為臨床肥胖存在虛、實、虛實夾雜三個證候。
實胖者,多為中焦壅滯,氣滯痰阻。臨床表現為年齡較小,以青壯年為主,食欲旺盛,不節制飲食,喜歡吃甜食,性格開朗。毛發濃密而有光澤,肥胖程度較輕,腹型肥胖較少,胸圍、腹圍、臀圍不是很大,形體比較勻稱,腹部比較堅實,體質較好,精力充沛,苔膩脈滑,各種不適的癥狀均不明顯,各種合并癥也較少。
虛胖者,多由于脾腎氣虛,“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臨床表現為年齡較大,中年人居多,飲水量不是很大,喜好甜食的也不多,情緒不穩定,容易急躁發怒,精神緊張。毛發的濃密程度及光澤度都不是很好,體重指數大,肥胖程度高,而且腹型肥胖多,胸圍、腰圍、臀圍大,腹部松軟皮褶厚,體質欠佳,精力較差。臨床癥狀較多,尤其是心慌、胸悶、心悸、腰膝酸軟、氣短乏力、肢體沉重,以及怕冷熱、手腳發涼等多種表現,舌淡苔膩、脈沉,各種合并癥多見。
虛實夾雜者,則是上述兩種證候的綜合體現,臨床較為多見,尤其是脾虛痰濕型。《丹溪治法心要》中就明確提出“肥白人多濕”“肥白人必多痰”。
綜上所述,認為臨床肥胖辨證應該主要遵循兩大類型(虛、實)和三大證候(脾腎氣虛、氣滯痰阻、脾虛痰濕),而且用“虛、實、虛實夾雜”來作為肥胖的辨證要點是言簡意賅,易于掌握和實施的。簡化了對肥胖的辨證,可以更加簡潔、明確地知道臨床診療。
另外,肥胖產生的根源主要是飲食、運動和情志三方面的失調,而病機是與膏、濁-痰、瘀-毒是密切相關的。膏阻氣機,壅滯臟腑;濁入血脈,而生痰瘀;濁邪化熱,傷陰耗津;痰瘀化毒,變證百出。過食少動且先天稟賦過盛者多發展為脂人、肉人;先天稟賦不足的人多發展為膏人、脂人。而后天脾胃旺盛者膏難化濁,多為實胖,若后天脾胃俱虛則膏易化濁,多見虛胖。即膏人多虛,肉人多實;因虛致膏,因虛化濁;無虛不成膏,無虛不化濁。虛為疾病導向,是肥胖病情進一步演變的根源。
(2)虛胖、實胖與氣化理論
西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中醫研究肥胖也應當從整個機體的物質與能量代謝的角度考慮,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臟腑。機體的物質與能量代謝,在中醫學中認為是氣化的作用。氣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脾胃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的作用只是氣化作用在調節人體營養物質與水液代謝上的具體表現,是狹義的氣化作用;而機體的物質與能量代謝的范圍比這要廣泛,廣義的氣化包含了氣的溫煦、推動、防御、固攝作用以及各個臟腑的氣的功能。
脂肪(膏脂)在正常人體內也是存在,是構成機體的物質之一,也是由水谷所化生的,是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儲備。膏脂的形成主要與人的脾胃功能有著密切關系,脾胃功能,則運化水谷的能力旺盛,才能將大量的食物消化吸收,進而轉化為膏脂。李杲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言明:“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明確指出了不論肥胖者飲食多或少,都可能存在“脾實”一一消化吸收功能旺盛的情況。而機體臟腑的各種功能運動將不斷地消耗掉儲存的膏脂。
正常情況下,膏脂的生成與消耗之間形成一種動態平衡,使機體的膏脂保持在一個適量的狀態。如果這個平衡遭到破壞,膏脂生成過多或者消耗過少,則人體膏脂含量就會超常。任何事物過則為害,多余的膏脂儲存在體內,影響了機體的正常功能,于是膏脂變成了一種病態產物——痰濁(痰濕)。對于肥胖的個體而言,膏脂的生成過多與消耗過少這兩方面的因素可能都存在在身體中,只是以某一方面為主。
不論虛胖、實胖,食欲旺盛是較普遍的,食欲不好的只占少數。但實胖者中好吃甜食者較多,精力充沛,臨床不適感少見,說明實胖者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飲食過量;而虛胖者中飲食清淡者比實胖者多,各種臨床不適癥狀多見,易疲勞、怕冷、手腳發涼等癥狀尤為突出,表明虛胖者氣化功能弱,整體功能較差,肥胖原因除了飲食因素外,氣化功能減弱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
且肥人多痰濕、多瘀血可以說是中醫對肥胖患者特征的基本認識,大多數肥胖者都存在痰濕體質,而且往往痰瘀并見。經研究發現,虛胖者中痰濕、瘀血的表現較實胖者更為突岀,這也表明了虛胖者機體氣化功能較弱,津液氣化代謝失常;而實胖者,雖然由于飲食過量,體內也有痰濕、瘀血,但機體氣化功能尚好,能夠代償性地維持氣化津液的代謝,因而臨床表現不突出。實胖者偏重于痰濁證,虛胖者偏重于水濕證、水濕偏陰證、痰濁偏陽證,也進一步表明虛胖者用于氣化的陽氣偏虛。此外,肥胖者發病年齡明顯高于實胖者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兩類肥胖整體氣化功能的強弱區別。
綜上所述,單純性肥胖的實與虛,指的是機體的整體氣化功能的強弱,而非單指某一臟腑之氣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