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肥胖的常用方法:
- 生物電阻抗法:生物電阻抗測定人體成分是一種無創傷、安全、簡便的方法,其原理為:非脂肪組織含有大量的水分,是電的良好導體,而脂肪是無水物質,是電的不良導體,通過導入人體一定頻率的電流,測定人體的電阻值,可以間接測量人體的體質含量。
國內外有不少研究證實,該法能客觀、準確地測定人體組成,并且價格相對低廉、快速簡便、重復性好,結果和水下稱重法十分接近。不過這種方法受體位、體溫、脫水等影響,且不能測量局部體脂。
- 雙能源X線吸收法:雙能源X線吸收法是近年來測定機體組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原理是:應用兩種不同能量的光子能橫透過機體某一部位,原始的光子能量以指數方式衰減,而不同密度的組織其衰減光子的程度不同。通過記錄兩種不同光子能量被不同組織衰減的程度,即可計算出各種組織的含量。
該方法操作簡便,放射劑量少;安全、有效、無創傷性,重復性好,精確度高;每次檢測可提供各項組織信息,適用于整個機體各種組織的組成分析;不依賴于機體組織中各化學成分的固定含量,適合于各種類型患者的分析,可作為臨床評價營養狀況的一個有效方法。
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價格昂貴,檢查對象有體重的限制,適用于體重150kg的個體,且不能測量局部體脂。而且本儀器內的軟件目前尚未存有我國健康人群的相關數據參數,無法做到及時對照,臨床應用時需同時測定健康對照者。
- 水下稱重法和水位移法:人體密度法是人體脂肪測量的金標準。根據人體脂肪密度和不含脂肪的身體組織(去脂組織)的密度不同,通過水上及水下分別稱重獲得人體密度。據此研制的水下稱重系統早在1969年美國的AKERS就已經提岀,一直沿用至今,但造價較高。水位移法測量體脂與水下稱重法類似,不同之處是直接測定人體在水中時被置換的總水容積,以代表機體的體積,從而獲得機體的密度并進一步求得體脂的含量。
該方法測得的結果準確,誤差2%?3%,但是耗時多,不方便攜帶,需要配合,不能測定局部體脂量。
- 超聲檢測法:超聲檢測法是一項簡便、可靠和實用的評價內臟性肥胖的指標,而且可以評價心血管病和代謝疾病的危險性。多元回歸分析
超聲測定的皮脂厚度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相關性的效果比皮脂計測定得好,估計值較精確,能較準確地代表人體的發育狀況。
該方法無創、廉價、簡便、可靠,可測量總體脂及局部體脂,與CT檢測的相關性較好。但是這種測定穩定性稍差,受檢查者的經驗和手法的影響,測量成本較高。
- CT和磁共振(MRI):CT和MRI已經是公認的評價身體脂肪的最準確的可重復的測量方法,特別是腹部脂肪組織。一般采用臍孔或第4、5腰椎間水平掃描計算腹內脂肪面積,通常將120cm2(中國100cm2)作為內臟性肥胖的診斷指標。Despre5s和Lamarch巳觀察到,CT測得內臟脂肪面積>130cm2和心血管事件高風險性相關。然而,CT和MRI掃描耗時,價格昂貴,而且CT掃描時身體要暴露于射線之下,所以臨床上不常用。
- 同位素釋法、整體電傳導、中子激活法、紅外線感應法、體鉀測定法等手段:這種測定方法因價格昂貴、技術難度大、不良反應以及不能測量局部體脂等原因,臨床上已經極少使用。
縱觀上述我們介紹到的方法,間接測定的方法在我們的日常中多不能實現。日常我們確定肥胖多通過人體測量學的方法。同時,通過這類方法對肥胖進行評估不能僅憑體重指數,還需要參考腰圍、腰臀比來明確脂肪分布類型,并排除水腫或肌肉增重等引起的體重指數超標。
肥胖的一般診斷路線為:①測量身高、體重,計算BMI,明確是否屬于肥胖或超重。②測量腰圍、臀圍,計算腰臀比,確定屬于中心性肥胖還是周圍性肥胖。③排除水腫或肌肉增重引起的假性肥胖,這樣就可以確定是否患有肥胖。
前兩個環節可以自我評估,最后一個環節需要由專科醫生來提供指導意見。此外,需要注意地是,上述兒童肥胖的測量方法可以用于初步判定,而兒童肥胖的診斷則需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