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楣”。就是說人出生時身體的狀況承自于父母。中醫有本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它在《靈樞》篇中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強有弱,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說明人在岀生之時,已經初步具備了肥瘦、強弱、高矮、偏陰偏陽等不同的體質屬性。
人的體質有幾種類型:《內經》還將人的體質進行了分類。《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將人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型。其中土型人“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水型人“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圓頭,廣胸,小肩,大腹,動手足”,《黃帝內經》認為這兩種類型的人容易患肥胖。
土型人屬太陰濕土,這類型的人陽氣容易受損,易患脾胃方面的疾病。水型人屬少陰腎水,易傷腎陽,易患腎和膀胱的疾病。脾、腎是水濕運化的主要臟腑,脾腎、陽氣虛弱,脾不能運化水濕,腎不能蒸騰津液,導致痰濕積聚,沖塞于經絡分肉之間,發為肥胖。
先天因素是肥胖發生的基礎,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肥胖的體質也會發生緩慢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