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減肥的7種方法
中醫學認為肥胖癥多為本虛標實之癥。本虛以氣虛為主,若兼陰陽失調,可有陽虛或氣陰虛。病在脾、腎、肝、膽、心及肺。臨床以脾腎氣虛為主,肝膽疏泄失調也可見。標實以膏脂、痰濁為主,常兼有水濕,亦有兼血瘀、氣滯者。
健康減肥的最好方法:標本虛實之間,可有側重、錯雜。臨床應抓住重點,審證求因,精心遣藥,方能取得滿意療效。以下介紹中醫減肥的7種方法。
- 消導法用于食欲亢進型肥胖。癥見肥胖懶動、腹滿積食、苔白。一般消肉積用山楂,消面積用神曲,消食積用麥芽。
- 健脾法肥胖以健脾和胃為正治法。癥見胃納減少、體倦無力、苔白質淡、脈細弱無力。常用方如參苓白術散、異功散、枳木丸、五苓散等。
- 化濕法用于因脾運不健,聚一濕而為肥胖者。癥見痞滿、苔膩、脈沉細。代表方如澤瀉湯、二術茯苓湯、防己黃英湯等。
- 祛痰法用于痰濁肥胖。癥見氣虛胸悶、嗜睡懶動、苔白膩、舌胖、脈滑。輕者用二陳湯、平陳湯或三子養親湯,重者用控涎丹或導痰湯等。
- 疏肝利膽法用于肥胖兼肝郁氣滯或血瘀者。癥見肥胖兼有脅痛、急躁、眩暈、倦怠、腹脹、舌苔黃、脈弦。常選溫膽湯、疏肝飲、消脹散、逍遙散等。
- 利水法有微逐與推逐之分。癥見肥胖水腫、少尿、腹脹、脈沉細。微逐用五皮飲或小分清飲,推逐用舟車丸、十棗湯之類。
- 通腑法以輕泄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導致的肥胖。癥見大腹便便、動則喘息、苔黃厚、脈實。選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或單味大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