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到針灸科接受減肥治療的人,在確認具有針灸減肥的適應證之后,還要對減肥者的體質進行認定。針對不同體質的人,需配合辨證分型配穴。例如,脾虛濕阻型肥胖人群,在主穴以外還要配合陰陵泉、公孫等穴位。陰性體質女性,常會造成下半身肥胖。此時應多吃蔥、姜、蒜、高粱酒、胡椒等熱性食物;瓜類屬寒性,應盡量避免食用。
針灸減肥具體方法如下。
- 體針之一
取穴:主穴為關元、三陰交。
配穴:依據辨證分型而取。
屬脾虛濕滯者:內關、水分、天樞、豐隆、列缺、脾俞。屬濕熱內盛者:曲池、支溝、大橫、四滿、內庭、腹結。屬沖任失調者:支溝沖注、帶脈、血海、腎俞、太溪。
定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下3寸(見圖2-5);[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見圖2-7);: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圖3-1);[水分]在腹部,前正中線,臍上1寸(見圖2-5);[天樞]在腹部,前正中線臍旁2寸(見圖2-5)止豐隆]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圖3-2);[列缺]撓骨莖突上方凹陷處,腕橫紋上1.5寸(圖3-1);[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見圖2-4);:曲池]屈肘,成直角,當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課連線的中點(見圖2-7);[支溝]腕背橫紋上3寸,橈骨與尺骨之間(見圖2-9);[大橫]臍中旁開4寸(見圖2-5);[四滿]臍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見圖2-5);[內庭]足背第2、第3趾間縫紋端(圖3-3);[腹結]前正中線旁開4寸,大橫穴下1.3寸(見圖2-5);[中注]臍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見圖2-5);[帶脈]第11肋端直下平臍處(見圖2-7);:血海]韻骨內上緣上2寸(見圖2-7);[腎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見圖2-4);[太溪]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見圖2-7)。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據證型酌加配穴3~4個。每次均留針半小時,隔日1次.15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天。
- 體針之二
取穴:主穴為天樞、中皖、大橫。
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內庭、三陰交。
定位:[天樞]臍旁2寸(見圖2-5);:中疣]在上腹部,前正中線,臍上4寸(見圖2-5);:大橫]臍中旁開4寸(見圖2-5);[曲池]屈肘,成直角,當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繰連線的中點(見圖2-7);[: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平第2掌骨中點處(見圖2-6);[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見圖2-4);[內庭]足背第2、第3趾間縫紋端(見圖3-3);[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見圖2-7)。
操作;天樞、大橫接電針儀,然后持續通電15?20分鐘.每天或隔天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 耳針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腸、饑點、內分泌、腦、胃。
定位:[口]耳輪腳下方前1/3處,即外耳道口的上緣和后緣;[食道]耳輪腳下方前2/3處;[十二指腸]耳輪腳上方后1/3處;[饑點]耳屏前面中點下方;[內分泌]屏間切跡內,耳甲腔的后下部;[腦]對耳屏的內側面,同皮質下穴;[胃]耳輪腳消失處(見圖2-1)。
操作:每次選1?2穴,以雙側耳交替方式扎針,每周耳針貼敷2~3次,10次為1個療程,而每次療程間隔5~7日。
- 芒針
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關、梁門透歸來。
操作:選28號3寸長的芒針備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針。
- 艾灸
取穴:主穴是陽池、三焦俞。
配穴:地機、命門、三陰交、大椎。
定位:[陽池]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見圖2-9);[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見圖2-4);[地機]陰陵
泉穴下3寸(陰陵泉在脛骨內側課下緣凹陷中,見圖2-7);[命門]在腰部,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見圖2-4);[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見圖2-7);[大椎]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見圖2-4)。
操作:每次選主穴與配穴各一個,用隔姜灸扎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