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羅韓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的父母卻總是在上演分居、復合、再分居的戲碼,反反復復。當然每次復合住在一起的日子那也是絕不會太平的。家里總是充滿了火藥味,緊張而陰沉。
2005年,林賽的父母終于正式開始準備離婚。這讓一直以來以家庭幸福自豪的林賽?羅韓難以接受。她的心靈和身體受到了極大打擊,并且開始酗酒。正在拍攝中的電影被導演臨時撤掉角色。而之前已經拍攝完成的電影也以林賽的健康問題為由上映日期被無限期地延后。由于長期酗酒,林賽甚至開始參加酒精中毒者們的匿名聚會,并被送到戒酒中心進行治療。
曾經號稱自己是個“居家女孩兒”,對家庭生活表現出極大熱情及向往的林賽?羅韓,盡管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最終沒能拯救她的父母本就岌岌可危的婚姻,以雙方簽署了離婚協議書告終。
林賽的爸爸邁克爾關于女兒的健康問題曾說道:“林賽經歷了所有的我和她媽媽之間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她如今看起來如此消瘦虛弱的原因。”
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不僅對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同時也對人們的飲食習慣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長期地依賴酒精和藥物使得林賽的體重就好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而且總是處在過胖或過瘦的邊緣。每當她發現在自己的體重急劇增加的時候,又會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開始減肥,從而一下子暴瘦。只有內心安寧才能使得身體也維持穩定的狀態,保持健康的體重,并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然而,以上無論哪一點,對當時的林賽?羅韓來說都是做不到的。
林賽?羅韓的粉絲們一直是到《名利場》雜志刊登了關于偶像的報道,才意識到原來林賽?羅韓已經處于植物神經紊亂,并且在她身上交替出現了神經性暴食癥和厭食癥的癥狀。這是一種由于心理的問題引起的飲食功能障礙。通常得這種病的人為了安撫內心的焦慮和郁悶,會突然飲食過量,而暴食之后又會因為深深的負罪感開始進行瘋狂地運動甚至產生自虐傾向并循環往復這一系列的過程。比如說在短時間內吃了過量實物之后再通過人為的方式逼自己嘔吐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林賽?羅韓可以說是EmotionalEater(情緒飲食者)的一個典型案例。
“我覺得我是一個過于早熟的孩子”。林賽?羅韓在2007年的一次采訪中曾這樣說道:“我可以說是我們家的第二個家長。其實往往更多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是我一個人在負擔著這個家。所以在爸爸和媽媽的各種問題中間我是不可能不去插手的。”
當一個家庭的夫妻關系不和睦時,往往孩子會成為大人們的籌碼。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站在自己的這一邊,而這種家庭里的孩子往往又會變得異常敏感和有洞察力。雖然誰都沒有點破,但是父母雙方都會希望在一個家庭里能有除了配偶之外的人站在自己的陣營,并在無形中利用了少不更事的孩子們。尤其是一家里面的長子、長女被迫處在尷尬位置的情況特普遍。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專門就一個家庭里兄弟姐妹的出生順序對孩子的心理進行研究。根據他的理論,每個家庭里的長女/長男作為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往往受到了更多的關愛,也背負著更大的期望,往往是父母關注的焦點。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前這種獨自占有的父母的愛會影響老大們的生活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一個家庭的老大往往是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價值觀和期望值的。
也就是說,和其他的弟弟妹妹們比起來,父母也會更多地關心老大的成長方向和日常生活。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往往作為老大,會有一種無形中樹立起來的責任感,而有時候這種責任感也可以說是一種負擔。擁有過度的使命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由于收獲了父母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就會有用更多的關心和愛去回報父母的報答心理。
“我認為,為了維持我們的家,維持我們父母的關系,我已經把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在我看來,我已經非常努力地扮演好了我第二家長的角色。”
林賽?羅韓的這種反應,作為一個家中的長女,在父母的關系鬧僵的時候是再典型不過的了。要隨時在父母間的硝煙中充當“救火員”、矛盾調解員、和事佬,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生存本能。
往往在不那么平靜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們會產生一些和年紀不相符的早熟的行為和言語,也就是所謂的“少年老成”。因為這些孩子往往會意識到父母是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自己必須成熟起來。甚至往往成為父母關系之間的仲裁者、和事佬,表現出和年齡極度不符的早熟的一面。
事實上,沒有哪個家庭的日子會過得一帆風順。任何的家庭都會在生活的某個節點上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重要的是對應這種困難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