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被大人表揚,哎呀,這個小孩子真乖,一點都不挑食,飯也吃得好香。所以說,長此以往,一到吃飯時間,我就會不自覺地形成多吃的習慣。同時,也會在壓力山大的時候,因為不善言辭,會選擇用吃飯來排解內心的苦悶,而不是通過對話去和別人交流。
就這樣,在長期的心理咨詢過程中,我不禁開始對自己提問:我這么大量地吃,到底是為了誰?為了什么?結果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雖然不知道吃這么多到底是不是我的身體所需要的,但是,至少通過它可以放松我的心情,緩解我的壓力——這就是我通過洞察得來的結論。
當你一旦意識到你的過量飲食并不是因為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的時候,就自然會有一種想要重新選擇、想要去改變的心理產生。回想筆者當初體重一度達到了84千克,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腰酸背痛甚至膝蓋都能感覺到身體的重量。那個時候我真切地意識到如果再一直以這個狀態繼續下去的話,暫且不論心靈是否能夠得到慰藉,單是身體健康肯定會毀了的。終于意識到,再這樣靠肆無忌憚地吃來發泄是不行的。一旦有了這種覺悟,我開始慢慢地收斂起我的胃口來。并且自然地會想要去研究什么才是適合我的飲食習慣。盡可能地不去直接攝取含有糖類的食物,吃飯時米飯的量比之前減少三分之一,而多吃蔬菜和小菜并且注意保持以攝取蛋白質為主的飲食結構。有意思的是,這所有的變化并不是我辛辛苦苦地去求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能夠最大限度保護我的有利的策略是什么?”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變化這一行為不再是身體防御機制的目標,而成了身體自動選擇出來的為了我好的對策。就這樣我在3個月的時間內并沒有十分艱難地減掉了18千克的體重,減肥成功。并且在之后兩年多的時間內幾乎都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反彈。那是因為,我真正領悟到了暴飲暴食再也不是適合我的飲食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