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對話中咨詢師刻意地強調并使用“選擇”這個單詞。大腦的邊緣系統非常討厭“選擇”這個單詞,并且還會得出“我又不會運動又不斷地在長胖這件事沒有辦法”的必然的結論。“無可奈何”或者是“無濟于事”“我就是這么懶的人”等種種借口其實就是大腦的邊緣系統對于改變這一刺激做出的防御的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不要讓我們拋開固有觀念或者固有的自我防御。所以說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句話里面,屬于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為了維護自我的一種借口,沒有能找到成功的方法而陷入這種借口中的情況是很多的。與其說我們把它理解為要求改變我們的性格或者某種特質,還不如說把關注度的焦點放在“選擇”這兩個字上會讓減肥變得更加容易。
咨詢師:你為什么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懶惰的人呢?
患者:肯定是因為我懶,所以既做不到控制飲食.也不能堅持運動。
咨詢師:原來是因為覺得自己懶,所以根本沒有行動啊。那我們不如換個角度來試著問問看,是因為還沒有能夠讓你充分意識到控制飲食和堅持運動的必要性.所以你才沒有付諸實踐.是這樣的嗎?
患者:這個’雖然第一次聽你這樣問有點突兀.也許我確實是缺少一種更好地去找到動機的方法吧。那么在你看來,我真的是因為沒找到動機,才沒能減肥成功嗎?而不是因為我天生懶惰的關系?
咨詢師:呵呵,那你覺得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會對你的減肥有更大的幫助呢?
試想一下如果是這樣的對話場景,那么無論是誰應該都會更傾向于自己是因為動機不足才會減肥失敗,而不會忙著去說“我就是這么懶啊”“沒辦法啊”。
在我們現有的生活習慣里面,有很多如果選擇不當就會變成并不能保護我們的身體反而會讓我們變得更辛苦的陋習。比如說,對食物的選擇就是這樣。碳水化合物、脂肪、糖分等過量攝取的理由,要去分析的話,可能是內心深處有著很多難言之隱不能說,卻只能通過食物去發泄。
在我們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的委屈、憤怒、難過的感情往往是處于一個時常被壓抑的狀態,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替代性的上癮的行為,比如說心情一不好就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