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我天生就是很胖”或“我天生就是很瘦”這樣的話。對于胖瘦,我們首先不排除有基因的作用。骨骼分為哪幾種,人可以分為外胚型、內胚型還有中胚型。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完全符合其所屬類型的特征,很多人傾向某一類型,也同時擁有另外一種類型的某些特征。不管你最接近哪種類型,最好的方式是在原體型的基礎上做改善,而非強迫改變自己的體型。
三種骨骼類型人群的比較:
- 中胚型一t表肌肉型
中胚型的人發育均勻,脖子長而粗,骨骼粗壯。普遍認為,中胚型的人擁有標準的體型。他們體格很好,手臂跟大腿的肌肉發達,最能展現身體的力與美。中胚型的男性體格最接近標準V字型,有強壯的肩膀、胸膛以及窄腰,身體的肌肉較為發達,適合做短跑、橄欖球、體操等運動。
2?外胚型一t表高瘦型
外胚型的人身體細長,頭小面白,胸部平坦,肌肉纖細,皮下脂肪少,四肢細長。他們的身體特征是高瘦,看起來是“窄身”,通常也很纖細。由于新陳代謝率偏高,這類人不容易增加體重,肌肉含量可能偏低,但可以通過重量訓練來改善。
另外,他們的體脂率比一般人低,身體輪廓不但細長而且有棱有角,適合做長跑、打籃球等可以利用手腳細長來發揮優勢的運動。
3.內胚型一t表偏肥胖型
內胚型的人身體一般呈圓柱形,頭大面紅,頸粗肩寬,四肢發達卻無力。他們一般身材肥大,整體來看就是圓潤,體脂率比一般人要高,肌肉含量比一般人要低。內胚型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身體比較容易堆積多余的脂肪,俗話說就是喝白開水都長肉。
其實,內胚型的人需要經常做有氧訓練一一,屢跑、游泳等。如果你是男生,想成為肌肉男,你就會比其他類型的人更容易增加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