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先天稟賦,它與父母體質、婚育年齡,以及懷孕期間的行為等關系密切。父母的婚育年齡過大,或懷孕期間吃了很多寒涼食物,生出的孩子就有可能屬于陽虛體質。后天因素對這種體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或是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或是為了預防感冒,習慣性地飲涼茶或是內火旺,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喝冷飲;或是性生活過度,等等。
有些女性朋友一岀現“上火”現象,就立刻到藥店去買“清涼敗火藥”。《黃帝內經》認為,人體中有"少火”和“壯火”。其中,“少火”指的是體內的熱能或熱量,人體生命活動不能缺少這種“火”。《黃帝內經》中還有“少火生氣”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少火的火力可以促進人體之氣,中醫將這種氣稱為陽氣。人體內陽氣過剩,火力過猛,就會“上火”,即《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壯火”,對人體是有害的。但是,亂服或久服清熱袪火藥,很容易過度降火,傷到陽氣,對人體產生傷害,尤其是對陽虛體質者傷害更大。
陽虛體質表現:多數女性存在完谷不化、脈象沉細、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精神不振等陽虛癥狀,如果還不注重身體內外的保暖,“要風度不要溫度”,每天都吃冷飲,那么,陽虛體質就會加重;即便屬于平和體質,如果不注重身體內外的防寒保暖,也很容易形成陽虛體質,出現一系列陽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