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按摩前,有個按摩前的準備工作,先要辨明病證屬虛證還是屬實證,然后根據“虛則當補,實則當瀉”的原則去施行補法或瀉法。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即輕揉為補、重揉為瀉,緩摩為補、急摩為瀉,順經為補、逆經為瀉,一補一瀉為之和。
根據病情也可施先瀉后補或先補后瀉的手法。臨床實踐認為,應當以陰經多補少瀉、陽經多瀉少補為原則。所謂“順經為補、逆經為瀉”,例如手厥陰心包絡經的循行走向是由胸部向手方向,在掐按內關穴應當向手的方向使勁,是為補法;手少陽三焦經是由手部向頭部方向循行,如掐外關穴向手指方向用力是為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