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從煎藥的容器說,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藥要用砂鍋,煎中藥時一般都要加水,通常只要是干凈的水就行了,井水、自來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要把握好,不同藥劑的加水量是不犬一樣的。煎煮中藥的水量是根據藥物的性能、具體服用要求、藥物的大小以及藥味的多少來定的。
首先,在煎藥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鐘,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這樣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為藥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藥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如果醫生有具體的要求,應遵醫囑。由于藥物的質地不同,煎藥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另外,還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藥物,比如種子類體積較小的、粉末狀的、黏性的、容易燒焦的藥物,或帶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藥物等,就應該用紗布包好之后再煎煮。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關鍵,一般都認為煎藥還是煎兩遍好,頭一遍叫“頭煎”,第二遍叫“二煎”。
煎中藥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溫度急速上升,使藥液很快沸騰,但也容易燒焦;而文火的火焰較小,力道比較溫和。煎藥時,通常先用武火將藥液燒開,再用文火慢慢地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