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望聞問切:中醫診斷,講究的是望、聞、問、切,《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中有這樣的敘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對于體質的判斷,也可根據這四點來進行。
望診
- 形體肥胖,但只是超重,并未達到肥胖標準;肌肉結實,行動靈活,通常可望診為平和、濕熱、痰濕體質,氣虛不明顯。形體肥胖,懶散,動作不靈敏,有氣無力、倦怠,多為痰濕兼夾陽虛或氣虛體質。
- 形體消瘦,體重沒有達到標準,皮下脂肪比較少,可以判斷為虛性體質;如果瘦弱,而且肌肉松軟,面色枯黃,說話時氣力虧虛,聲音低怯,多屬于氣虛體質;如果身形消瘦卻肌肉結實,動作靈敏,精力旺盛,則多屬于陰虛內熱體質。
- 舌頭淡紅而潤澤,說明體內寒熱均勻;舌面上的舌苔薄白、清凈,則為體質平和之象;舌苔過白,滑并且濕潤,說明體寒;舌苔粗糙,或者舌厚、發黃、滯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舌苔經常厚而不退,說明體內有濕熱或痰濕;沒有舌苔,多為陰虛;舌頭赤紅無苔,說明內熱過高;舌體暗紫,或舌上有瘀斑瘀點,多屬血瘀體質;舌體邊緣經常出現牙齒痕印,多屬于陽虛體質。
- 舌體胖大,淡而嫩,舌質柔軟,多屬于陽虛或氣虛;舌體瘦小、色淡、萎軟,多是氣血雙虛;舌體小、紅,舌苔少,多屬于陰虛或內熱體質;舌體胖大而紅,多屬熱性體質;整個舌頭明顯腫脹,舌尖發紅,多是飲食過多或過熱導致體內濕熱過剩。
聞診
聞診是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頗受歷代醫家重視。《素問?脈要精微論》以聲音、語言、呼吸等來判斷疾病過程中正邪盛衰狀態。從聲音的高低強弱,從氣味的酸臭腥腐,可以辨別寒、熱、虛、實等人體體質,在四診中也屬重要的一環。例如說話聲音洪亮,底氣和中氣十足,多屬于痰濕或平和體質;出汗時,汗味、體味較大,多屬于痰濕或濕熱體質。
問診
喝完水就想小便,夜尿多,多屬于陽虛體質;小便發黃,則說明內熱多;精神緊張便會尿頻,有時嘔穢,會因小便次數多而心神不安,多屬于氣郁、氣虛體質;大便干燥、黏膩、惡臭,小便發黃,多屬于濕熱體質。
經常性經量過多,經期提前,經色鮮紅者,多屬于熱性體質;經色淡紅,多屬于血虛、氣虛體質;幾乎每次月經來潮時經量都偏少,經期延后也時有發生,經色暗、痛經者,多屬于血瘀、氣郁體質。
問寒熱
畏寒怕冷、常年手腳冰涼,睡不暖和者,多屬于陽虛體質;出現上述癥狀,并伴隨著頭暈、心悸、多夢、面黃、經量少、經色淡等癥,多屬于血虛體質。
切診
脈象有力,節奏整齊,則說明身體狀況良好,多屬于平和體質;如果摸來摸去都找不到脈象,或脈象細弱,若有若無,多屬于虛性體質;脈象如琴弦般端直而長,則說明肝臟功能不調,易形成或加重血瘀和氣郁體質;處在平靜狀態下,脈象較快,則說明其體質偏熱;脈象較常人慢,多屬于陽虛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