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排異反應又稱慢性移植腎腎病,常發生于術后6?12個月,以緩慢進行性腎功能減退為特征,人體排異反應表現常伴高血壓和蛋白尿。病理上有閉塞性血管炎、腎小球腎炎和間質性腎炎3種類型,同一病例可程度不等地同時存在這3種損害。
其機制涉及免疫因素,如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和群體反應性抗體(PRA)致敏等;也涉及非免疫因素,如缺血再灌注、供腎有效腎單位不足,受者有高血壓、高血脂、巨細胞病毒感染和藥物腎毒性等。臨床上可無癥狀,僅由腎活檢發現;或以高血壓、蛋白尿、移植腎縮小和進行性腎功能減退,或以慢性腎小球腎炎樣為表現。
無特效治療。短期內可試用甲基潑尼松龍(MP)沖擊、調整免疫抑制劑治療方案,常減用或停用環葩素A(CsA)、控制血壓和血脂等治療,但僅對部分患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