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么治療尿毒癥?一提到尿毒癥的治療方法,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血液透析及腎移植。其實血液透析法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透析治療本身還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加重心、肺、腦功能的減退,影響血流動力學穩定,增加營養成分的丟失,導致體內各種元素的失衡等;而中醫藥的運用可以減輕透析帶來的各種負面問題,提高透析治療的整體療效,而且中醫藥治療尿毒癥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優勢一:防病抗病能力強
尿毒癥患者由于體內毒素、廢物長期侵蝕,代謝嚴重紊亂,各種器官功能遭到破壞,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導致的各種感染是尿毒癥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影響長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中醫藥在調節人體免疫方面有十分確切的作用,許多單味中藥如黃英、冬蟲夏草及復方制劑如六味地黃丸、桂附八味丸、補中益氣丸等,都是歷經幾千年而且為老百姓熟知的能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中藥。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多中醫藥的治療方法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在使用中不易產生不良反應,這是任何西藥和透析法都無法比擬的。
優勢二:保護殘余腎功能
尿毒癥患者雖然已進入腎衰竭的終末期,但還有5%?15%殘余腎功能存在,這僅有的5%~15%卻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幫助患者排出部分的水分、毒素,從而大大減少尿毒癥急性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的危害,對透析脫水量的依賴也得以減輕。一些科學實驗和臨床研究已經證實,中醫藥具有較好的保護殘余腎功能的作用,合理進行中醫藥的治療和保健,可以明顯緩解尿毒癥患者殘余腎功能的丟失,給患者的長期健康帶來好處。
優勢三:促進毒素的充分排泄
尿毒癥的毒素種類很多,透析治療也只能替代部分人體的正常腎臟功能,所以,只要能夠促進患者體內毒素充分排出,就會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價值。中醫藥可以從多種途徑促進排泄,古代中醫文獻就有“開鬼門、潔凈府”“通府逐邪”“涌吐泄濁”等許多“驅邪”方法,使尿毒癥患者合理地發汗、增加大便排泄量,甚至必要時進行催吐,都可以加快患者體內毒素的全面排泄,從而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提高治療的綜合療效。
優勢四:減輕西藥及透析治療的副作用
中醫藥的運用可以減輕透析帶來的各種負面問題,提高透析治療的整體療效。在尿毒癥合并癥的治療中必須聯合運用多種西藥,許多藥物的聯合運用常常會加重臟器負擔,給患者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因此,合理地運用中醫藥參與治療和調理,可以減少西藥的用量及品種,減輕一些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綜合治療的安全性。
既然中醫藥治療尿毒癥優勢這么多,那么,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尿毒癥的中醫治療法。
第一>中藥內服法
尿毒癥病程纏綿,病機錯綜復雜,并分不同階段。治療時一定要根據疾病的特點辨證論治,一般可選用生黃罠、附子、冬蟲夏草、淫羊董、巴戟天、姜半夏、丹參、車前子、蘇梗、黃連、大黃、桃仁、當歸、紅花等藥物,扶正固本,活血化淤,祛邪而不傷正氣,有推陳出新,改善腎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酹,糾正酸中毒等功效,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機體代謝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質的排泄,阻止腎小球的進一步損害,抑制尿素氮、肌肝的升高,促進血紅蛋白的升高。
第二,穴位敷貼法
此方法的優點是不經消彳匕1吸收,不發生胃腸道反應,可以達到溫腎、活絡、利尿、清濁之功效。
具體做法:將生大黃、丹參、益母草、慧及仁、川茸、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勻,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鍋里熬至膏狀。貼于腎臉及關元穴位,使藥物通過皮膚滲入并刺激穴位,每天1次,15天為一個療程。
第三,中藥灌腸法
此方法有一定的結腸透析作用,是清除體內氮質的一個重要途徑,為口服藥物的補充,尤其對不能口服藥物的患者更為適宜。一般選用大黃、附子、生牡蠣、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濁,促進毒素從腸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時增加腸的蠕動,防止腸道內毒素吸收,促進體內有毒物質排出,有利于減輕健存腎單位的負荷,從而控制血肌肝、尿素氮等毒性物質的升高。
第四,藥浴治療法
藥浴法是借助藥浴水的溫熱效應,將藥物成分直接作用于體表。由于體表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使毒物隨汗液排泄量增多,故可使已經受損傷的腎臟有機會自行恢復,尿量增多,水腫消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藥浴療法常用的藥物有麻黃、桂枝、羌活、丹參、紅花、川莒、防風、細辛等,研究表明,麻黃能改善腎血流量,紅花能改善循環功能,而起到利尿作用。由于體內水分大量排出,水腫消退,尿素氮、肌酹得以排出體外,不僅惡心、嘔吐癥狀緩解,還能迅速改善高血鉀癥狀帶來的危險,起到皮膚透析的作用。
第五,藥帶治療法
藥帶治療法是用大黃、丹參、黃英、生附子、川莒等中藥加工后,裝入腰帶樣的布袋中,纏于腰部使藥物直接作用于人體發病部位,可使經絡通暢,降邪去毒,瀉肺利水,保護腎氣,活血養血,彳匕濕解毒,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酹。本療法一般日夜纏縛,如影響睡眠,可在睡時取下。此療法流傳許久,具有操作簡便、無不良反應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