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飲食療法治療腎結石特點如下:
(1)首先必須確定疾病的性質,也就是說,對疾病要有明確的診斷。
(2)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再根據疾病的情況選擇適當的食物。
(3)中醫學認為,食物分為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入五臟,即酸入肝,苦人A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根據這些認識,可用不同的味去補相應臟器的不足。但是也不能過度,太過了則產生相反的作用,如過咸傷腎,過酸傷肝,過甜傷脾等。
古人還有“以類補類”的說法,即以肝補肝、以心補心、以肺補肺、以腎補腎等。如夜盲癥,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食用動物的肝臟可補人之肝以明目。
(4)在使用飲食療法時,應注意飲食禁忌。
食物療法總體上說沒有禁忌證,但有些病癥對某一類飲食是不適宜的。如古人認為: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古人還認為:肝病應禁食辛,心病應禁食咸,脾病應禁食酸,肺病應禁食苦,腎病應禁食甘。
有些書說得更為具體,如葛洪的《肘后方》認為痢疾應禁食豬肉和冷水。孫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秦的《外臺秘要》均認為消渴病(即糖尿病)應禁食豬肉、油炸物及肥肉。賈銘的《飲食須知》認為水腫病應忌鹽。《外臺秘要》認為黃疸病應忌食豬肉、羊肉、酒、醋、冷水、蒜、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食忌論篇》認為孕婦不能吃螃蟹、豆醬,以及鱉香、生姜;小兒不可多吃栗子、蕨菜、熒實、黍米、養麥、魚尋魚、炒豆、豬肉等。這些飲食禁忌,可作為食療的參考。
還有個別人,對于某種食物有反應,如有人吃雞蛋即腹痛,有人吃花生則腹痛。像這樣對某人能引起不良反應的食物,應列為該人的食療禁忌。
飲食療法的注意事項有:
(1)注意保護脾胃功能。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如果健康了,其他疾病的恢復也就有了希望。所以在施行食療時,應時刻注意調理和保護脾胃功能。
(2)注意飲食時間。古人主張“早飯要好,中飯要飽,晚飯要少”,也就是“朝不可虛,暮不可實”之意。飲食要定時,飯前要保持精神愉快,吃飯時不要看書和看報,以免影響食欲和消彳也能。
(3)注意進食的數量與質量:一般說來,病人的脾胃功能較弱,所以古人曾提出“寧少毋多,寧饑毋飽,寧遲毋速,寧熱毋冷,寧零毋頓,寧軟毋硬”六要訣。總之,食
療應以營養豐富而全面、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為宜。
(4)注意飲食宜忌:病人最好的飲食是牛奶與粥。牛奶性平,能補血脈,益心氣,長肌肉,令人身體健壯,肌膚潤澤,目光敏銳。粥能寬腸胃,生津液。如粥中加入有治療作用的食品或藥物,則可治療多種疾病。如粥中加入蓮子成為蓮子粥,可治療心神不寧;加入山藥則成山藥粥,可以補脾肺,可治療手足攣急疼痛、腹瀉和脾虛水腫;加入大棗、黃茂,則成黃英大棗粥,可治療氣血不足、脾虛泄瀉和水腫、慢性肝炎等。陸游曾有《食粥》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張安道曾著《粥經》一書,對粥的種類、用法、益處等論述甚詳。